栏目: 皖东民间故事 作者:佚名 热度:
在明光西北30里处有一座东北至西南走向蜿蜒十几里的大山,叫石门山。山的西坡属凤阳县界,东坡属明光市界。石门山虽不算大,也不算高,但相传这里在古代有神仙出没,因此一丘一壑有典故,一泉一石有灵气。这故事也就一代一代相传至今。
在山的东南坡有两块直竖的巨石,高约五六米,相距约两米,顶上支起一块巨大的横眉石,远看酷似一扇大门,老百姓也就叫它"石门",此山也就被叫着"石门山"。相传很早以前此石门常开,门内有溪涧,有仙人在洞内修炼,山下和山坡上耕作的农夫常见一白发老道从此石门出入。白发老道待人和善,同周围村户相处很好。有一日,一个叫徐三九的农民在烈日下锄玉米,高温中暑,昏倒在田头,正巧被从外边周游归来准备进洞的白发老道遇上。只见白发老道轻扬手中拂尘,阵阵凉风吹过,徐三九清醒过来。白发老道满面笑容,要徐三九跟他进洞,也不知里面什么样,些什么?现白发老道邀请,徐三九也不客气,跟着进了石洞。石洞内凉气袭人,无一点夏日的感觉。徐三九环顾一周,只见石洞高三丈有余,宽二丈大几,深约七八丈,洞内有石床、石桌、石凳。石桌上放着两摞雪白耀眼的银碗,桌边是一个两楼大小的石缸,洞顶伸下一合抱粗的石笋,笋尖上"嘀哒,嘀哒"滴下晶莹的泉滴。徐三九自言自语道:"这洞里原来这么大,这么漂亮。"白发老道指着一个石凳让徐三九坐下,然后拿起一只银碗舀了半碗水递过去"请喝口泉水。"徐三九礼貌地起身,双手接过"咕咚,咕咚"喝了两口,只觉泉水清凉甘甜,徐三九一口气连喝了两碗。白发老道说:"酷暑难当,锄田辛苦,我送你一只斗笠,可挡烈日。"徐三九双手接过一看是一只用芦苇蔑编成的小斗笠,也没注意多看,顺手戴在头上,起身告辞。临出门明,白发老道说:"今后如有什么难处,可于日出一竿前在石门外烧香,香燃一半时用石块击打这门钉,石门自开,我会出来。"徐三九点头记住了,只听一句"不远送"后,石门"咣当"一声紧闭了。
徐三九回到村子里,逢人就讲他的奇遇,还不断拿芦苇斗笠给大家看。大家都不相信,他老婆也以为他是怕晒没锄田跑到那树荫下睡觉去,现在回来瞎编故事骗人,拿过斗笠一甩,不偏不斜落在院墙上。徐三九慌忙跑过去拿起斗笠并冲老婆翻白眼。老婆眼瞪得圆圆的,直看墙头,徐三九顺着老婆的目光看去,怪事发生了,就在刚才落下壮举笠的那块地方,原来几棵干枯已死的蒿草,突然间青枝绿叶随风在墙头上微微晃动。徐三九又拿手中斗笠往另外的枯蒿上盖去,一棵棵枯焦的蒿草泛起了青绿。徐三九的老婆慌忙拿过斗笠,小心翼翼地用衣襟擦着斗笠上的灰土,高兴地说:"这原来是件宝物呀!"
徐三九得了个宝斗笠,像是长了翅膀传遍了全村并迅速传向邻村。徐三九把临出门时白发老道说的话告诉了大家。村里有遇着生病久医不能痊愈的病人,带着香于日上一竿前去磕头烧香,香烧一半时用石块击打石门上的锅脐状的石钉。石门果然大开,求仙者说明来意,白发老道赐上一粒仙丹丸,服用后不到两日病人痊愈。
消息传到了石门山东南角的西徐村。村上有个大户叫徐采米,因此人爱占小便宜,和人相处总要刮别人一点,村里人背后都叫他"徐财迷"。这徐财迷和徐三九是同宗兄弟并长徐三九10岁,他听到了传说,赶到徐三九家一口一个"大兄弟"的叫着,反复问洞里的情况及如何进洞。第二天,徐财迷烧过香后,敲开了石门,一进石洞一眼盯住了石桌上的两摞银碗,用目光一数,整整五十个,一个足有一锭银子重。徐财迷迅速盘算着:五十锭银子能买好几十亩地,神仙不愁吃不愁喝,没了就能变,要这些银子有什么用呢?不如以借为名搞到手不还了。于是徐财迷试探着提出要借那两摞银碗,白发老道丝毫也没打顿,同意借碗。徐财迷脱下小褂子包起那五十只银碗走了。徐财迷把银碗换成了银锭,开始买地、买牛、盖房子。转眼半年过去了,白发老道不见徐财迷还碗,十分生气,离开石门山搬往它处。后听说是搬往中嘉山里去了。
白发老道走了,从此石门再也没有打开过,周围有难的农民前来烧香,用石块击打石钉,久而久之,石钉被击平,石钉处被击成了一个大凹窝,石门始终不开。人们无不埋怨指责徐财迷。徐财迷也没过几年好日子,不是牛病死了,就是猪给狼叼走了,或是家里人生了大病。几年下来,徐财迷的家产已被耗尽,一无所有。后来徐财迷悟出了原因,天天到石门口烧香磕头,逢人就说:"借人家的东西一定要还,不还会遭报应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汪小姐
下一篇:马狼山的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