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师学苑 作者:佚名 热度:
需要关注的细节
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目前,课改实验班级的上课流程已基本能按“学导为主,讲练结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展现,但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的互相配合、合作学习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对于老师提供的合作探究题目,要么各做各的,要么就抄答案,又如要求小组讨论,但组员之间只是对对答案,“兵教兵”的作用也未能有效体现出来。
所以,要加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还需在细节上精雕细琢。
首先,合理划分小组是成功合作的关键。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优生和中下生的比例精心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设1名同学为组长,让组长对组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角色,如负责记录的,负责起来交流的等等,定期轮换。
其次,避免优生垄断全组,中下生无事可做、无话可说的情况。即尽量避免成绩较好的同学不自觉地凑在一起不断讨论,而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屡遭冷落而无所事事。如果愿意,还可以将小组进一步细化为两个小小组,加增一名副组长,一名优秀生搭配一名学困生。对于一般较容易的问题,由小小组分别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则由整个小组合力共同完成。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进来。
再次,注意对组长和副组长进行培训。教师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技巧,如养成让组员先说出自己的看法,组长再加以指导的习惯,及注意保护和激发组员发言、讨论、展示的积极性等。
再其次,合作交流时要允许各种意见或观点的存在(“百家争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时,小组优生代表表达不充分时,组内其他成员可加以补充。当然其他小组也可再补充、质疑。这样既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又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展示的习惯、层面及效率
随着年龄的增大,学段越高的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弱,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或不敢大胆说话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举手、积极发言展示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自信者,虚荣心强者,故作矜持者等等,这与学生渐渐进入青春期后比较关注自身的形象和名誉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缘于平时展示的习惯尚未养成。
学生的优秀表现更多的是源于老师平时的指导、训练,所以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展示平台,并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直至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上课喜欢展示、习惯展示的良好习惯。
其次,展示环节不能只留给优生和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应当关注全体学生,有时要想办法让课堂上不爱举手、不善发言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从而发现他们的知识障碍,及时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扩大学生的展示层面,让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既是课堂理应关注的细节,也是素质教育要达成的目标。
再次,学生展示的评价要多元化。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观点、答案表述出来之后,教师也不必急于公布答案和进行评价,一锤定音未必是最佳结果。可让其他学生逐一加以指正、补充,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任务,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学生展示的效率。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重新认识游戏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