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余建祥 热度: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家长:孩子学习非常努力,但成绩依然不理想,妥妥的“学渣”一枚,家长想责备孩子都不忍心,还只能不时宽慰孩子。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平时非常刻苦,但稍一松劲就退下一大截,从年级段五十名之内一下掉出一两百名开外。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他的勤奋全校都很出名,但在我们班级六十几名同学中,排名基本在倒数十几名内,连老师看到这个同学都不好意思批评他。现实很残酷地告诉我们,盲目无方向的努力带来的改变很有限。
我们的教育理念从最初的强调努力,逐步进化到“教育是一门艺术”(经验阶段),再到“教育是一门科学”,以及我所倡导的“根据孩子的天赋科学施教”,体现的正是一种教育研究实践的进步。但是相当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以前的简单强调努力,或经验阶段,这样就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在碰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本能想到的是要求孩子更努力、送入辅导班、找一个好老师、换一个好学校,都体现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在孩子教育上的无力感。
孩子的学习是由“老师的教”和孩子本人的“学”两大块组成的,而这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本人的“学”。学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应该是普遍现象,这也是目前各种辅导班越来越火的根本原因。近期新冠疫情导致学校大幅延迟开学、线下辅导培训叫停,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度日如年,不知道如何来应对长时间在家的学习,焦虑情绪致使心理热线被打爆。学生“不会学习”,不具备基础的学习能力,更不具备深度学习能力,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并努力去解决的教育难题,这也是我们学习力教育中心长期致力于学习力教育研究实践的初心和根本原因。而这当中,家长首先要从过度依赖教育资源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从小重视起孩子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在孩子的学习上过度依赖学校、老师,或家长的全程陪同。
我们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毋庸置疑,但必须从过度重视孩子知识、技能这些显性知识的学习,转为对孩子学习动力、学习能力这些隐性知识的重视中去。比如,这次疫情暴露出多数学生连基础的学习管理能力都不具备,所以,一旦离开学校老师、辅导班的老师监督管理,连基本的学习安排都不会。多数学生有老师教学、安排作业,才能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学习,一旦离开了老师,学习就很容易停摆。而我们学校和老师也习惯了把学生的时间安排地满满的,学生只需要机械地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即可。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的未来所需人才,而不是机械的学习机器,这与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要避免家长、学生陷入这种教育的误区,首先家长要从这种传统、错误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重视起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分数这种表层的东西,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的新型“学霸”。(余建祥)
作者简介:余建祥,学习力教育专家、家庭教育顶层设计专家。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