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都市小说   作者:佚名   热度:

  产业

  随着城市而升级

  从“镇里人”变成“市里人”,这个晚上到鳌江边走一走的人很多,林开芬也在其中。

  从1998年到龙港打工开始,她已经在龙港生活了30多年。2012年,她买下了第一次打工的那家印刷厂。

  这个曾认为自己“顶多”只能做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女老板,此时坐在记者面前,说话声音也是柔柔的,“在龙港,打工几年就出来创业的人太多了,小厂子遍地开花,但要做大,就很难。”

  林开芬买下的工厂也是如此。“我接手时,厂子和我离开时没有丝毫变化。十几年过去,这个工厂的发展像是停滞了。”

  “要想发,搞印刷。”这句顺口溜,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温州人传下来的。上百万的业务大军用“四千精神”揽回订单,有的业务员手握大单,自己办厂,当起了老板。加工生产,无疑是父辈们正确的选择并取得成功的经验,由此也迅速兴起做大了龙港的印刷业,铸就了“中国印刷城”。

  闭着眼睛就能赚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那个时候,只要你勤快肯干,肯定能赚钱。”林开芬办厂的时候并没有赶上这波红利,2012年,行业“价格战”正酣。

  龙港虽有“中国印刷城”的招牌,但千企一面,企业一窝蜂地走着“山寨”发展路径,价格战打到企业微利甚至无利可图。放眼整个龙港,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龙港的支柱产业印刷业,历史上曾有两次规划建设印刷包装工业园。蔡家街工业园、龙港印刷示范工业园和小包装工业园……“大大小小的工业园有十几个。”当地印刷包装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印艺小镇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平台,被赋予开启龙港印刷产业新篇章的使命。

  林开芬的工厂就在印艺小镇附近。在龙港生活了30多年,也一直干着印刷这一行,她如此评价这座城市和这个产业:30年正好是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因为改革,龙港破冰前行,大量人口涌入,产业也经历着“野蛮生长”;第二个十年,因为入世带来的外贸红利,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滋养”了龙港,和这座城市的基础建设一样,突飞猛进地发展了10年;第三个十年,产业发展属于“螺旋式上升”,在环保大整治、行业关停整改的背景下,龙港印刷企业削减了100余家,“要再像以前那样跟着感觉走,厂子肯定办不好。”

  30年的变化太大了。林开芬回忆起她第一次踏上龙港这片土地,放眼望去,除了矮房就是荒滩。如今星级宾馆、商务中心、商场、医院、学校……这些在县城或都市常见之景,龙港遍地皆是。

  和这座城市努力向上生长一样,龙港印刷业也在“求变”。刚落成不久的龙港印刷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猪八戒印艺全球总部、北京印刷学院绿研院海西分院等一批互联网和产学研服务机构驻扎于此。未来,“印刷+服务+旅游工业”将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镇改市,我们已经期待很久了。”随着小城能级的“升格”,林开芬兴奋地说,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够来到“龙港市”,留下来。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故事是一座城市的注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