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我从事中文和中国文化教学工作近10年,教学对象是来华留学生。他们有的来中国学习语言,有的接受学历教育,攻读学位。在教学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来华留学对青年成长、成才起到的助推作用,认识到了学会中文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李筱晨是2018年毕业的一位泰国留学生,对自己到北京学习和生活有着清晰的规划。她先修读汉语课程,1年后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HSK)4级,进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商务方向)学习。在汉语班时,我是她的主课教师,后来又担任了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师生间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增多。在来华留学前,李筱晨有过工作经历,曾在泰国当地一家酒店担任健身房经理,正是这段工作经历使她接触到不少来自中国的游客,进而决定到中国学习中文,为日后职业发展储能。从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李筱晨先在北京开了一家瑜伽馆,后来回到泰国,从事房地产业。最近她告诉我,已经从“打工人”变身“创业者”。她说,正是凭借流利的中文和学到的商务知识,她才能有效维护重要的中国客户资源。
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始终是老师的牵挂。另一位在毕业后一直和我保持密切联系的是位孟加拉国小伙艾比亚。最初吸引我注意的是他那字正腔圆的汉语发音,他在首都师范大学接受了1年预科学习,中文水平提升很快,从而顺利进入了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在日常接触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自己学业的高要求,例如在我的科技汉语课上从不迟到,听课认真,能够用汉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020年夏天,艾比亚如期毕业,应聘一家中国企业驻孟加拉国研发中心并被录用,成为了一名网络工程师。在最近一次联系中,小伙子提到他最新的职业发展规划,打算重回校园,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提高学历水平。他说,工作经验是加分项,但是还想给自己“充充电”,让职业发展更上层楼。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华留学。以我供职的北京工业大学为例,因以工科专业见长,近年到我校学习热门专业的留学生日益增多。他们学成回国后成为当地既懂中文又有专业背景的人才。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阿布的塔吉克斯坦小伙。他先从汉语课程开始学起,满足入系条件后被录取为本科生,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在校园里,我经常能看到他和中国学生一起扛着器材、举着标尺参加专业实践课。毕业季时,还看到他手里攥着简历和中国同学一起去参加校园招聘会。他曾说,自己觉得土木工程专业没有实习和工作经验的话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后来获得一个到一家中国企业实习3个月的机会,回国后入职一家单位,其施工项目很多是跟中国公司合作的,因此他“中文+专业”的优势得到了极大发挥。
从这3位来华留学毕业生身上能看到,世界各国青年来华留学,从早期主要学习中文到以中文为桥梁学习专业、掌握技能,逐渐成长为“中文+”复合型人才,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回到自己的国家,都能凭借在华留学获得的中文能力和专业知识施展才华,中文也成为职业发展的加分项。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