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未来学校究竟什么样?如果我说,它可以通过师生间共同合作一点一点“生产”出来,你一定会觉得在做白日梦。
不信吧?让我告诉你,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正在创造这种颠覆式的学校新形态。
每天,这间40多平米的狭小空间像是俱乐部般聚满了人,自由畅想、激烈辩驳、精确计算、默契合作……他们碰撞出无数个“天方夜谭”,并通过夜以继日地疯狂劳作,偏要任性地将这些不可思议变成现实。眼看着,三年多来,这里的人群越聚越多,有老师、有家长,更有不少科技创新公司的技术达人以志愿者名义长期加盟携手同行。他们都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澎湃激情和无限创意,用“创客精神”实现跨界,在相互的启迪中将学校变身为“研发工场”,让学习过程幻化为奇妙的“生产之旅”。
这个“创客团队”研发了这些“产品”:可以再现历史的彩虹墙、可以创造选择的云课桌、可以设计经历的云厨房、可以延续好奇的vava科学实验室、可以识别需求的彩云图书馆,就在昨天(3月7日)上午,卢湾一中心再度发布最新“产品”——比Apple Watch更早推出的云手表。所有诞生的这些“云产品”不断连接,就形成了“云随行”,如影随形般地关照着每一个孩子的真实成长。
云手表让“云家族”喜添新成员
云手表已悄然更新到了第三代,机芯是团队成员自主研发的,它摒弃了众多可穿戴设备中普遍使用的指标(比如睡眠质量、计步功能等),确立起两个与小学生身心状况密切相关的基础指数——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其中攻克了血氧饱和度的整合监测且保证其准确的技术难题,实现每0.8秒刷新数据;手表的外壳是3D打印的,因为没有厂商愿意为几百只手表专门架设生产线,于是,老师们自己建模打印;纯手工制作让一块独一无二的手表变得充满温情。
你或许会质疑这些貌似“不务正业”的校长和教师纯属“非主流”,或者怀疑他们是否把教师最核心的本职工作给边缘了,然而仔细去回味,你会发现他们正在用每一天最微小的改变创造出学校进化的行进轨迹。在我看来,他们的创造至少带来三点启示:
1、从近期看,“云产品”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以往,教师们凭经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识别-诊断-改进能力较强,于是,青年教师就从老教师那里通过拜师学艺逐步掌握一些技能技巧。但或许这并不科学,甚至主观的经验判断还会给孩子贴上标签,产生刻板印象,阻碍了潜能的发现。
今天,一系列“云产品”的诞生都让我们看见了每一个孩子存在的差异,哪怕只是很微小的不同。比如云手表使用,体育教师可以从每个孩子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数据中分析出每一天身体状况的差异,从而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匹配相应的运动项目或设计出适合“这一个”孩子的能够达到有效运动量的教学内容;其他学科教师同样也能使用,从心率的起伏变化可以分析出课堂提问的难易对孩子学习状态的影响、学业检测给不同孩子带来的压力、不同课型的教学方式与孩子感受度的关联等,由此,选择恰当时机改进教学方式来帮助孩子调整最佳学习状态。
2、从中期看,开发并实施更适需的动态生长课程。
以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分数;后来关注到了分数+特色,但从中期发展来看,学校更要有能力提供满足不同差异的适应不同需求的更优质的课程。这样的课程不再是以往教材+资源包的组合,而是由一个包括“有形产品”在内的可以生长的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并且通过数据生成、采集分析,用以发现成长规律、识别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师行为。这样,数学课上可以通过云课桌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度身定制的作业练习;体育课上可以通过数据的按类梳理与分析找到不同的运动项目如何适合不同体质状况的学生,从而都真正起到运动的效果,进而掌握小学阶段与成长规律相符的运动处方。
3、从不远的远期看,学校运行方式将被“创客族”颠覆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解决什么问题比改革高考更重要?
相关推荐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
-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专家详解肥胖防控怎么做
- 高考灰生态
- 人民财评:“后高考经济”,热浪下更需冷思考
- “双减”风暴来袭,教育培训暑期档凉凉,对托育市场有何影响?
- “双减政策”严压 教培“凛冬”如何破局?